电动车联盟只为"抢钱"? 通用没中国就"玩完"
近来,全国各地的电动车项目纷纷上马,大大小小的联盟也不少,什么地方性的新能源产业联盟,还有TOP 10“行业性”联盟,但都进展不大,重复建设,各自为战。缺乏明确的产业标准被业界视为电动车行业发展中最大的隐患和风险。这随时可能令企业投资“打水漂”。但是发展电动车产业是全球趋势,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集中资源、提高效率,抢占制高点。“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队联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背景下而诞生的。
动机和愿景很靠谱,但是具体到实施,这个有国家性的大联盟能否真正发挥最大效能呢?
首先,央企电动车联盟必须基于市场,否则便形同虚设。在联盟名单中,我们发现只有一汽、东风、长安3家传统整车企业。从技术水平来说,这三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水平并非国内最强。而国内最大型汽车集团上汽及更多具有发展新能源汽车意愿且具备先发优势民营车企和中小车企却缺席,联盟的代表性大为减弱。
其次,“千亿资金”投入怎么分?未来十年内,国家相关部门对电动车产业的投入和补贴金额可能在数千亿规模,作为中央直属企业,大家对分享“千亿蛋糕”的热情俨然大于对电池和驱动技术的深层次研究。从优势和便利上讲,联盟成员无疑会享受更多的资金、政策、技术支持。如果,发展电动车动力不足的大型车企享受更多资源而动力十足的中小车企被排除在外,会不会在联盟内与联盟外形成壁垒。另外,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系关企业的核心利益,即便是联盟内部,各个企业之间也会对自己最为核心的技术信息有所保留。开放的技术平台和资源共享会不会有些不切实际?电动车产业联盟会不会沦为一场资源分配,尤其是国家投入资金的争夺战?
再者,电动车产业并非每个领域都赚钱,最赚钱的领域肯定大家是趋之若鹜。我们知道电动车最核心的是电池技术和电机驱动方面,需要高投入,如果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也能产生高回报,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的央企也不止一家。同时包括电池回收和重复利用领域、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等,几家央企之间也都存在着相对的竞争关系,如果强行划分大家的“势力范围”和“主攻方向”,也将会遇到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和困难。
近日,第二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公布,又有12个车企61款车型入围。加上第一批公布的71款车型,目前共有132款车型可享受国家3000元补贴。从此次上榜车型可以看出,最大的赢家应该是自主品牌车型,合资车方面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都很抢眼,售价二三十万元的豪华车首次上榜,遗憾的是,一向节能性表现不错的日系车仍然只占少数席位。鉴于在节能补贴实施首月的效果,对于补贴发放如何规范,避免变相优惠缩水和雁过拔毛的私吞仍然是反映的重点。随着第二批节能车型的发布,补贴车型、数量和金额已经变得越来越巨大,下一阶段,要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调整补贴方式,弥补补贴发放“漏洞”,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实惠。因此,有专家建议像减免购置税一样,直接由国家补贴给消费者,或者直接从购置税里扣除。
在纽交所退市一年后,通用再度出征资本市场,加紧重启IPO。资不抵债通用的股票去年6月正式被除牌,如今,通用在今年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随着通用汽车业绩的好转,奥巴马代表的美国政府也开始向其“讨债”。通用公司希望通过此次IPO筹措资金150亿至200亿美元,逐步实现去“国有化”,恢复“自我造血”功能。美国政府在通用重组中曾注资500亿美元,其中430亿美元转换为61%的股权,美国政府也急于“功成身退”,借IPO卖出所持股份的20%左右,这将有利民主党的中期选举。
不过有专家也谨慎认为,此次募股能力还很难预测,因为美国汽车销售量目前又处在一种停滞状态。然而,IPO的成败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美国和全球经济环境。说起全球经济环境,中国市场的地位就不能不提,通用汽车国际业务高达54.9%的销量是来自中国。透过合资公司,去年在华份额为13.3%位列首位。反之,如果不能保持在中国的位置,如果中国车市下跌或不再增长,将对通用汽车的业务和财务结果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正是基于中国最大的市场和最重要的生产基地,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宣布将联合开发新一代环保节能动力总成技术,包含高效能小排量系列发动机和干式双离合变速器。这是中国车企首次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在动力总成这一“心脏”技术上进行联合开发,并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产权。这将帮助上海汽车和通用汽车的全球车型进一步降低油耗和碳排量,提升产品竞争实力。双方将共享新一代动力总成技术的知识产权。
再来说说油价。为什么国际油价跌了,但国内油价却涨了?近来有网友发帖质疑油价“涨多跌少”怪象。国家相关部门回应说,社会上流传的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是一种“误解”。2008年底国家出台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从每桶45美元左右震荡攀升至目前的76美元左右,累计涨幅近70%,而同期国内油价经过六升四降十次调价后累计涨幅不超过30%,将国内成品油价格还原为原油价格,则由2008年底每桶45美元左右升至目前的68.3美元,累计涨幅为50%左右,实际上要低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涨幅。因此,不存在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情况。
我们暂且不管这些数据分析方法究竟谁更科学准确,现在听到更多的是,虽然国家迟迟未调整汽柴油最高零售价,但由于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国内批发价跟着下跌,批零差价的迅速变化给了加油站降价促销的空间。国内油价迟迟未调,各地加油站主动降价促销。“你追我赶主动促销”的局面越来越成为常态。这就是市场的力量!